[ZOL汽车电子]胶体蓄电池也是铅酸蓄电池的一种,对液态电解质的普通铅酸蓄电池的改进,用胶体电解液替代了硫酸电解液,从而在安全性、蓄电量、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等方面有所改善。目前,胶体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发电、通信、汽车、应急照明等领域,为什么它这么受欢迎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胶体蓄电池的技术原理,揭开它走红的面纱。
历史回顾
铅酸蓄电池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类广泛的利用于各个领域。普通铅酸蓄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液水分降低导致硫酸浓度发生变化,后期加水维护繁琐;另一方面,充电过程中酸雾析出,对环境和设备造成一定危害,为了将电解液牢牢锁住,胶体电解液的铅酸蓄电池应运而生。
起初胶体铅蓄电池使用水玻璃制成电解液,将其直接加到干态铅蓄电池中,这样有效的“固定”了电解液并减少酸雾析出,但电池容量要低20%左右,因而没有发展起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引入德国阳光公司的胶体电池,才使胶体电池受到广泛关注。
胶体电池定义
一般来说,电解液呈胶态的铅酸蓄电池通常称之为胶体电池,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硫酸中添加胶凝剂,使硫酸电解液变为胶态。
胶体蓄电池与普通铅酸蓄电池的区别,从最初理解的电解质胶凝,进一步发展至电解质基础结构的电化学特性,以及在板栅和活性物质中的应用推广。例如非凝固态的水性胶体,从电化学分类结构和特性看同属胶体电池;另如在板栅中结附高分子材料,俗称陶瓷板栅,亦可视作胶体电池的应用特色。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小改良大改善 胶体蓄电池技术原理分析//gps.zol.com.cn/682/682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