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
    收藏文章 分页阅读 暂无评论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1写给没有班车的人们

        通勤是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绝大多数上班族在每年两百几十天的工作日中,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单一的通勤方式,包括自驾、公共交通、出租车、骑车等等。那么你是否厌倦了每天重复的通勤方式,去体验下其他方式的冲动呢?当下绝大多数人选择的众多通勤方式中,哪个才是最舒适、最健康以及最准时的呢?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为了给那些想更换通勤方式的人们一个参考,本篇文章我们将对当下比较主流的通勤方式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当然,那些有班车可选、搭顺风车的方式则不在本篇文章的叙述范围之内。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通勤距离

        与多数人一样,笔者居住在紧邻通州大帝国的东五环外,而上班地点则在中关村,也就是说每天需要从北京东面的朝阳区,穿过东城、西城、最后到达海淀,单程距离约为35公里左右。虽然多数人的通勤方式并没有这么远,但是为了更直观的以笔者个人的角度去体现所有通勤方式的利弊,本篇文章中将以此为对比背景。

    2自驾:都说好未必真的好

        在没有考到驾照之前,笔者每天在拥挤不堪的八通线上往外望,特别羡慕那些可以开车上班的人们:手握方向盘、听着小曲,吹着空调,就直接到公司了。然而在拿到驾照,实际体验了几次之后,笔者还是果断的放弃了这个念头,为什么?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舒适的车内空间

        虽然相比公共交通来说,自己开车在舒适度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出行时间上却有着非常无奈的选择:要么早要么晚。身在北京的人们都知道,每周一至周五实行尾号限行政策,同时为了避开早晚高峰的拥堵,通常都需要早7点前和8点后才出门,避免被堵在路上。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拥堵不堪的道路

        对于自驾上班的人们来说,虽然舒适度上去了,但是碍于交通拥堵和尾号限行(早7点至晚8点)的限制,在出行时间上有着不少的损失。在道路通畅的情况下,笔者单程的自驾时间约为40分钟,所以宁可在公司多码码字,也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堵车上。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图片来自ccn.com.cn

        另外对于驾车的上班族来说,油钱、停车费、保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广大上班族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对于笔者自己来说,除了具备一定的舒适度,在成本和时间的掌控上却没有任何优势。

    3公交车/地铁:伤不起啊伤不起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北京的公共交通价格已经是非常便宜的,加上现如今早晚高峰开辟的公交专用车道,让地面公交系统的准时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2元的地铁票价也让它成为不少人上下班首选的通勤方式,虽然在不久的将来会做相应的价格调整。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票价:2元

        如果是坐公共交通上下班的话,笔者单程通勤需要乘坐三条地铁线路共25站,加上5站公交车,总时间约在1小时50分左右,除了通勤时间较长之外,在准时性和成本上,公共交通还是有着绝对优势的。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拥挤不堪的地铁

        然而在舒适度上,早晚高峰的公共交通就没有那么美好了,记得前些年八通线还是四节列车编组的时候,笔者就赶上好几次车门被挤坏,无法打开的神奇经历。虽说现如今使用六节编组,以及京通快速划分出公交车专用车道之后,分流了不少乘坐地铁的人。但是那种拥挤程度仍然是比较震撼的(13号线发来贺电)。

        所以,对于笔者这种通勤距离比较远的人来说,早上乘坐地铁,晚上乘坐公交(有直达车,41站)是最准时,也是成本最少的一种方式,这也是绝大多数上班族们通勤首选地铁的理由,不过在舒适度上自然就别要求太多了。

    4打车:土豪们的专享

          与自驾相比,打车有着更加灵活自由的特点,最为重要的是,没有停车、保养等一系列的烦恼,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上班族来说,选择经常打车上下班的人还是在少数,没有报销的话,每月光打车的钱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图片来自爱卡汽车

        还是以笔者为例,驾车路程约35公里左右,加上高速费,单程的打车费用在120元上下,往返程就是240元,仔细算算,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单日工资,除非出现加班到很晚,各种公共交通关闭的情况,打车对于笔者来说仍然是一个无奈的应急之选。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图片来自lomography.cn

        所以,虽然有着比自驾更好的舒适感和更灵活省事便捷的特点,但是其高昂的成本对于笔者这样的普通上班族来说,仍然仅是一个应急通勤方式,无法成为主流。

    5电动/摩托车:喜忧参半

        过度拥挤的公共交通和恼人的堵车问题,让许多人选择了另外一种通勤方式——电动自行车或者摩托车,更灵活自由的特点可以让我们更加舒适准时的到达公司。另外在成本上现如今一辆电动自行车的价格已经可以被多数人所接受。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电动自行车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摩托车

        虽然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与公共交通相比有着更灵活自由的特点,但是在笔者看来,这种通勤方式只适合通勤距离在20公里范围内的人们使用。一方面受限于当下对摩托车的各种政策限制,另一方受到电动自行车续航里程的影响,让这两种通勤方式难免仅成为少数人的选择。

    6走路:先天条件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环的大肆发展,让人们在越来越注重自己健康的前提下,将步行改为首选的健身或者通勤方法。不过仅限于那些通勤距离在5公里,或者通勤最后5公里之内,想健身的上班族们。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适当的步行可达到健身目的

        笔者之见曾经尝试过每天下班行走5公里来实现减肥健身的方法,但是在尝试过几次之后仍然果断放弃,一方面是家的位置比较偏僻,路面质量和照明能力有限,走着走着难免会踩进某个坑里,加上早已疲惫的身体,步行5公里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平整安全的道路是首选

        所以,如果将步行作为通勤方式的话,你需要有一条平整、明亮,最好是环境不错的道路,以及家与公司5公里左右的间距,以及一双质量可靠的鞋,和若干毅力。

    7骑车:安全才是第一位

        下面来说说骑车上下班,作为笔者近两个月首选的通勤方式来说,骑车有着众多优点:准时、自由、灵活、减肥、健身。以减肥为例,经过1个月800公里的上下班骑行之后,笔者的体重从之前的95公斤直线跌落到86公斤。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30天通勤汇总

        虽然骑车上下班,避免了我们长时间挤在封闭混乱的车厢内的烦恼,但是在安全和舒适度上,却打了不小的折扣。笔者单程骑车通勤时间与坐地铁时间相仿,都在1小时50分钟左右,平均时速21公里/小时,在早晚高峰混乱的道路上骑车,对反应能力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而在舒适度上,除了需要一辆骑行感觉相对舒服、减震效果相对好的山地车而言,一口气骑2个小时仍然需要较大的毅力,最重要的是你需要一套替换衣物放在公司,才不至于每天大汗淋漓的开启一天的工作。不过相比一月烧掉的肥肉来说,这些在笔者眼里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图片来自K618.cn

        所以,影响骑行通勤的因素,除了适当的距离要求(20公里以内最佳),还有天气原因,雨天、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都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这种绿色环保、健身的通勤方式。

    8代步:最不推荐的方式

        最后一种常见的通勤方式在近期才渐渐的被人们所发现,就是各种思维车、独轮平衡车、电动滑板车,这个起源于国外大型展会、安保等用途的短途代步工具在当下国内已经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平衡车

        虽然这种代步工具更加适合那些路程较短的人们使用,但是笔者仍然不建议人们将其当做主要交通工具来使用,毕竟在当下国内混乱的道路上使用还是会出现较大的安全隐患,加上多数人在使用时都没有佩戴相应护具(头盔)的习惯,更是进一步增加了其危险。

    舒适与健康的PK 七种通勤方式大比拼
    独轮平衡车

        所以,对于这种代步工具而言,平整、宽阔的非公共交通道路,以及各种健身场地才是最适合使用的地点。

        总结:综上所述,对于笔者而言,以上七种较为常见的通勤方式中,仍然没有一种能够同时兼具准时、安全、低成本、舒适、健康的特点。相信对于多数上班族来说也一样,只有根据不同的环境来选择最佳的通勤方式。以目前骑行的通勤方式来说,能够减肥健身的特点仍然是吸引笔者的最大原因。那么对你而言,哪种通勤方式是最优之选呢?

    两点一线已经成为了许多都市上班一族的生活规律,选择何种出行方式本文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对,相信大家结合自己总会找到最适合的出行方式和方法。不过我们认为最直接也是最见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找一个离家近的工作才是最靠谱的。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汽车电子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