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ZOL首页 > GPS > 新闻 > 新闻 > 正文

    2015年行车记录仪从现象变成了刚需

      [ 雷锋网 转载 ] 作者:张梓桐   |  责编:张梓桐
    收藏文章 暂无评论

        有些产品的属性很奇怪,需要新闻事件的持续发酵才会引发用户争相购买,行车记录仪就是这么个例子。

    2015年行车记录仪从现象变成了刚需

        2015年5月3日,成都「殴打女司机」的视频就是网络上流出的行车记录仪录像。一位淘宝卖家告诉雷锋网,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星期内,行车记录仪迎来销售高峰,销量几乎是平常的4倍。

    现状

    2015年行车记录仪从现象变成了刚需

        作为一款「现象级」产品, 行车记录仪目前的问题是:同质化严重、功能单一、没有巨头。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至少有 500 家行车记录仪品牌,出厂价从几十元到千元不等。事实上,因为行业不规范和恶性竞争,传统行车记录仪视频录制质量参差不齐,丢帧漏秒时有发生。在功能上更趋向于「视频监控」,与用户几乎没有交互。

        在产品上,一些厂商利用行车记录仪在硬件上的低门槛从中获利。如果想进入这个行业,只要找到方案商、模具和工厂,一两个月就能做出一款产品。「有白牌方案商,直接改外壳就能生产了」,一位从业者告诉雷锋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早年做山寨手机、平板电脑和相机的那批人纷纷转行,行车记录仪成了他们的首选。由于缺乏行业标准,产品良莠不齐,最常见的做法是降低材料品质,比如将全玻璃镜头替换成树脂镜头,在高温下镜头就会发生变形。

        走量,是他们的模式。

    变化

        正因为如此,一些创业者才有机会对它「重新定义」。当前,行车记录仪可以分为三种形态:

        1·带显示屏 CDR:360 行车记录仪、小米生态链企业小蚁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这类公司不在乎成本,产品价格较低但质量高,更在乎用户所关心的「性价比」;

        2·无屏 WiFi:盯盯拍、 喵小瞳、极路客、Autobot 为代表的创业公司,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在产品定义、设计开发上会考虑用户需求,但硬件生产经验可能不足;

        3·后视镜以及 HUD:集成化,行车记录仪与语音、电子狗、导航融于一体。使原本一个低单价低频次、功能过于单一、缺乏用户粘性的行车记录仪变成一个高单价、高使用频次的产品。但产品体验有待提高。

        目前主流品牌的行车记录仪价格集中在 600 到 900 元之间。相比于前者,新兴行车记录仪在硬件配置和参数上已经达到它们中高档产品的水准。于是,注重设计、可以联网、讲究性价比的行车记录仪,就有了非常好的卖点。

        另一方面,如果创业者对产品有追求,那么它在软件、技术层面就存在门槛。尤其是影像质量、对暗处细节的捕捉,都有严格要求,其镜头规格、光路分析和设计都需要重新调试。

        如果想进入更高阶的玩法,比如集成 WiFi 传输、倒车影像、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自动雷达等功能,则需要软件算法供应商、芯片厂商和硬件方案商协力开发,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融合更多功能,是他们的尝试。

    入口?

    2015年行车记录仪从现象变成了刚需

        互联网创业公司涉足行车记录仪,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是因为市场广阔。

        行车记录仪的安装率在 8% 到 9% 左右,普及度不高,正处于教育市场阶段;「防碰瓷」是硬需求,执法机关认可行车记录仪作为事故取证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行车记录仪正朝着「车联网产品」演进,其市场规模达数百亿人民币(按汽车保有量 1.6 亿辆)。

        雷锋网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综合整理了从业者、创业者的观点及行业信息,行车记录仪在接下来可能会有新的走向。

    1、市场变化

        与 2014 年相比,行车记录仪从单纯的行车记录向分享、社交等玩法上扩展;从传统公模向精致设计和精良制作上转变;有大玩家开始涉足。

        从 2015 年下半年开始,各创业公司进入行车记录仪领域。尤其是受新闻事件影响后,用户对行车记录仪的关注度、接受度明显提高。

        到 2016 年,传统厂商依然是出货量占主导地位,但品牌分散,没有绝对的领导品牌。但新兴品牌会相继崛起,山寨品牌离场。

        在硬件上,不能联网的行车记录仪将逐渐被淘汰,WiFi 或带 3G/4G 网络将成为标配;1926P 或更高规格的 1440P 将成为中端和高端市场主流,1080P 成为主流走量的型号。

        在技术上,行车记录仪会进一步与驾驶安全整合,例如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或者与 AR 以及 VR 的结合,后者真正落地可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2、行车记录仪的机会

        与 OBD 盒子相比,行车记录仪是普通车主接受程度相对较高的刚需产品。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此领域下功夫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但行车记录仪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云端存储影像,可通过 App 端调取任意时间段、地点的图像;
    可实现影像后期处理,如设置分辨率、选择导出格式、截取画面分享等;
    与影像识别技术结合,通过行车记录仪来判断路边标识、所处的场景等。

    2015年行车记录仪从现象变成了刚需

        除此之外,目前的趋势是有些厂商开始在后视镜形态的行车记录仪发力,其集成的功能不亚于车机系统。它更加适合后装,美观、安装便捷、又不占用额外空间。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形态的产品对汽车安全有先天优势,是适合进行深度开发成为汽车视觉的产品。以这种思路做行车记录仪,它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交通标识、道路标识、交通信号的识别;
    前方汽车、障碍物的距离、速度的检测;
    行人检测、夜视功能;

        这当中的困难主要在于软件系统的开发以及对成本的控制。如果能够克服前两者,对普通车主和高端车主相当有吸引力。

    后记

        「你们投车载硬件,主要看团队哪方面?」

        「团队有 Demo、有技术、有供应链和渠道方面的资源。当然,产品在用户端要有接受度。」

        「你觉得车联网的机会在哪里?」

        「看了一圈,车联网的机会可能还是在前装吧。但是大部分汽车厂商对汽车电子产品的反应太慢,又觉得后装市场还有机会。」

    点此查看原文。 

    ----------------------------------------------------------------------------

    旅行箱玩SUV概念 Trailpod全地形旅行箱

    Elon Musk笑谈:苹果是“Tesla 墓地”

    gps.zol.com.cn true //gps.zol.com.cn/559/5593577.html report 4550 有些产品的属性很奇怪,需要新闻事件的持续发酵才会引发用户争相购买,行车记录仪就是这么个例子。2015年5月3日,成都「殴打女司机」的视频就是网络上流出的行车记录仪录像。一位淘宝卖家告诉雷锋网,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星期内,行车记录仪迎来销售高峰,销量几乎是平常...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汽车电子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