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L汽车电子]智能手机,是当代最重要的通讯供需和计算平台。即使是拥有130多年历史的汽车工业,也绕不开智能手机,从前装系统到后装配件,无不以实现与手机互动为目标之一。智能手机,千好百好,有一个前提,你没有开车。目前,因为形成过程中使用智能手机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但是相关立法程序还处于起步阶段。据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要求像智能手机厂商开发一种类似于「飞行模式」的「驾驶员模式」,这种「驾驶员模式」只为用户提供有限的功能,从而保障行车安全。
看来,全世界的“低头族”都太让政府省心。众所周知,在美国,驾车过程中收发短信和打电话实际是被明令禁止的,但是,智能手机已经让大家的使用习惯与时俱进了。管理局以前发布过针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导航系统的类似指导原则。但是这次指导原则,专门针对移动设备,该指导原则要求智能手机厂商在各自手机中应用一种「驾驶员模式」。在该模式下,正在驾车的用户将不能访问某些应用和功能。
将视角切换到国内,其实国内手机厂商早已发现这种弊端,比如,锤子科技,其推出的锤子驾驶app采用大区块设计,仅提供导航、拨号、音乐三项基础功能,其背后的设计理念——行车中不需要那么多功能。
目前,在后装市场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许多智能云镜,实际上就是一部放大版的安卓手机,您可以听音乐、聊微信、浏览网页、听段子、看视频,偶尔还可以调戏一下嗲嗲的语音助手,如此贴心的助手,时不时地就会想去看两眼,另外,迫于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导致许多厂家不得不研发与手机交互的功能,虽然贴心,但是实属无奈之举,厂商无法将精力专注于最能解决用户痛点的地方。
因此,车品频道呼吁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汽车电子厂商,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和探索,真正能够带来独一无二的行车体验的功能设计是什么,车联网时代属于行车人的驾驶员模式究竟需要哪些要素,如何实现舒适和安全之间的平衡,或许等到那一天,不再需要一个阉割版的驾驶员模式。
编辑点评:如果我们真的可以依靠自控能力,养成良好行车习惯,这些法律可能存在价值就不大了,法律向来智能规定我们行为准则的下限,不美好,但是我们必须接受这是现实。想想一下,以后您上车之后,手机自动识别驾驶环境,切换到驾驶模式,然后您,就只能老老实实开车——开开心心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
推荐相关阅读:
更多汽车用品资讯请关注车品达人公众号或加入ZOL车品QQ群
推荐经销商